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山西清华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合作共建签约暨授牌仪式

时间:2025-04-23    浏览量:

为进一步加强深化院企合作,加快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4月19日,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济民、院长姚建军、副书记安晓艳率学院师生代表一行赴长治,与山西清华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合作共建签约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1F8DF

与大国工匠“面对面”

上午11点,马院一行抵达中国航天山西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受到公司党委副书记陈延伟、人力资源部部长张健,清华科技副总经理武超的热情接待。

在全国劳模韩利萍大师带领下,马院师生参观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韩利萍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研学过程中,韩利萍大师讲述了其从学徒成长为大国工匠的奋斗历程,重点介绍了工作室在航天精密加工技术攻关、高技能人才培养、先进工艺研发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师生们不仅切实感受到韩利萍大师所秉持的“航天事业只有0分和100分”的崇高精神和卓越贡献,更激发了大家将新时代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航天精神等内化为学习动力,外化为实践行动的自觉意识,坚持学深悟透专业知识,扎实掌握过硬本领。

6861E

接着,马院师生前往山西清华装备公司青年职工之家,实地参观了企业职工阅览室、解压空间、多功能健身中心等特色空间,体验现代科技企业以人文生态提升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举措,并与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与大型国企“手牵手”

下午14点,院企合作签约暨授牌仪式在清华宾馆召开。院领导李济民、姚建军、安晓艳等一行与山西清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超、总经理助理刘赛楠及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参加仪式。

李济民书记与武超副总经理代表院企双方签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共建协议并授牌。

姚建军院长与武超副总经理代表院企双方签订“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共建协议并授牌。

清华科技公司与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互赠航天模型和校庆纪念册。

舞台上的“大思政课”

双方共同观看了清华科技公司讲师团队主创的航天精神课程《逐梦星辰 筑梦苍穹——探索中国航天人的飞天之旅》。

归途中的“大讨论”

返程途中,大巴车上,师生们围绕本次活动,畅谈学习体会,分享学习心得。

参加了学院与山西清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并有幸参观了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韩丽萍大师工作室,聆听新中国成立以来清华航天人“举航”中国火箭升空的航天历程。从筚路蓝缕到大国重器,中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是一代代普通航天人接续奋斗、默默付出的身影。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航天无小事,精准筑辉煌。为实现航天工艺零误差,千千万万航天人坚守航天报国初心,千万次试错,始终如一的执着,保证了产品稳定可靠,一次次助力举航中国火箭遨游太空,不断刷新中国人的太空新高度 。航天人,航天魂。中国航天强国梦终将实现。

——党支部书记代表 邵沁妍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我深刻了解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壮阔历程。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不仅是科技进步的彰显,更是匠人匠心、工匠精神与航天梦深度融合的典范。聆听韩利萍大师的倾心讲述,更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深深触动。中国航天既有仰望星空的浪漫,更有脚踏实地的笃行;既有突破极限的锐气,更有甘坐冷板凳的定力。这些精神不仅托举着大国重器升空,更启示我们:任何伟大事业,都始于平凡岗位的极致追求。

——团委副书记 杨思尧

走进清华装备公司韩利萍劳模创新工作室,我们清晰看到一位国家级技能大师的成长足迹。韩利萍大师边学、边干、边摸索、边总结,用严慎细实的作风、坚持不懈的奋斗和默默无私的奉献带领团队攻克了众多技术难关,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随后在“大思政课”主题宣讲中,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画卷徐徐铺展。从突破技术封锁到自主创新,从“两弹一星”元勋到当代大国工匠,无数中国航天人发扬航天精神薪火相传,托举起中华民族航天梦想。实干兴邦,向每一位追梦人致敬。

——教研室主任代表 李艳

通过这场“大思政课”,接受了一次震撼心灵的思想洗礼。从面对面倾听全国劳模韩利萍大师讲述自己练就一双雕花手,托举祖国航天梦的“举航”事迹,再到共上一堂中国航天精神的生动思政课,使我深刻认识到祖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其背后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接力奋斗、接续攻关。无数默默奉献的贡献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更深刻感悟到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步的前行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将坚守岗位,继续践行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

——辅导员代表 闫卓恩

近距离感受“大国工匠”的精湛技艺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是一种震撼心灵的体验。韩利萍,被誉为火箭发射平台的“微雕师”,多次临危受命,突破多项关键加工技术,填补国家技术空白,为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在她身上我深刻体会到技能创新的力量和工匠精神的传承。此外清华科技公司讲师团队打造的航天精神课程展演,讲述了“两弹一星”元勋们感人的故事。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毅然放弃美国优渥条件,历经五年软禁绝不放弃回国;邓稼先婚后与妻子分别,隐姓埋名戈壁滩28年,直至因辐射患癌才得以团聚;郭永怀在飞机失事前用身体护住了绝密文件;程开甲坚守罗布泊20余年无怨无悔…这些以身报国的赤子们用毕生奋斗诠释了什么是中国人的热血和信仰,展现了共和国的脊梁。

——党政办主任 苏琳强

作为一名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此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行走的思政课”的育人价值。感谢学院搭建平台,让我们走出学校,切实感受“举航”精神。通过聆听韩利萍大师的精彩讲解,更直观地领悟到每个行业都是强国征程的坐标、平凡岗位亦能书写非凡华章。航天精神谱系激励着信仰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未来,我将持续提升教学能力,让思政教育既接“地气”更聚“人气”,引导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

——青年教师代表 闫雅涛

参加此次研修活动,收获颇丰。走进韩利萍劳模创新工作室,满墙的创新成果与精密仪器无不诉说着坚守与突破。韩利萍大师将“毫厘不差”刻进航天零件的每个切面,用技术革新打破国外垄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线匠人如何以双手托举航天梦。随后的思政课上,从更宏大的视角了解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从戈壁滩上的艰苦创业,到载人航天工程的举世瞩目,无数航天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祖国的承诺。此次活动,让我明白航天精神既存在于浩瀚宇宙的星辰征途,也闪耀在平凡岗位的匠心坚守中。作为青年学子,我将以航天人为榜样,在学习与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以青春之力续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硕2302 张萌

通过“大国工匠”韩利萍大师的讲解,我深深体会到“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这一次研学让我明白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沉下心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便是对职业最好的致敬。我们无论身处何职,都该以孜孜不倦的态度深耕细作,在平凡中打磨出属于自己的价值光芒,让每一份付出都刻上“用心”的印记。中国科技研究的展示课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我国“两弹一星”、航空航天事业的艰辛发展,也深刻理解到科技强国建设中航空航天领域的战略意义,更感受到科技工作者肩负的使命与担当。这次研学活动让我深切体会到科技进步背后是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也认识到科技产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作用。

——硕2402 张雨晨

此次长治之行,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在韩利萍名师工作室,前辈扎根教育、潜心钻研的精神,让我深刻理解何为“匠心育人”;职工活动室里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展现出企业凝聚人心、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最触动我的是授牌仪式上对航天故事的深情讲述,航天人以热血铸箭、用信念逐梦的历程,化作最鲜活的教材。这不仅是一次参观学习,更是一次精神洗礼。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学骨干,我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将所见所感转化为行动力量,既要在理论学习中筑牢信仰根基,更要在实践中传承奋斗精神,以青年之姿践行时代使命。

——思政2202 桂芯淼

有幸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我见到了大国工匠韩利萍大师,聆听其亲述由一名普通数控铣工成长为技能专家的奋进历程,深切感受到她“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与在平凡岗位上追求极致、以自己所长报效祖国的时代担当。随后,我们学习了清华装备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大思政课"。自邓稼先、程开甲、郭永怀等先驱者隐姓埋名铸就国之重器,到当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终成寰宇壮举,数十载风雨见证科技报国精神的薪火相传。当《祖国不会忘记》的旋律响彻会场,我们既为今天祖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倍感自豪,更要牢记这份荣耀凝结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赤子丹心——他们以燃灯续昼的坚守、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在共和国的航天事业中镌刻下永不磨灭的精神坐标。

——思政2202 陈羽飞

今天在学院的带领下,我有幸前往了长治市清华装备厂进行参观学习,并深入了解了当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现状,感悟到航天精神的伟大与传承。在这里,我看到了科研人员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也感受到了他们为国家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韩利萍老师作为“大国工匠”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为我们进行了园区历史和个人经历的详细讲解。讲解内容生动而感人,使我深有感悟。其后我们共同参与了授牌仪式,聆听了关于多位优秀的航天事业工作者的故事。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以航天精神为指引,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思政2203 宋佳烨

在韩利萍创新工作室,数控机床的每一次精准切削都在诠释“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这让我深切感悟,新时代青年当以“千万锤成一器”的韧劲扎根实践,在螺丝钉般的岗位上践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让“小工匠”也能托举“大国重器”。航天思政课中,邓稼先“踏遍戈壁共河梁”的身影与当代航天人“万人同擎一星”的壮举,绘就了奉献精神的星河长卷。从“两弹一星”元勋埋名荒漠,到空间站建设者接力问天,一代代航天人以生命为炬,照亮中国梦的前行之路。他们用“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证明:科学报国从不是独行者的远征,而是千万个“我”汇聚成“我们”的集体奔赴。我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铸就实践根基,航天精神点亮理想航标。二者犹如车之双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破浪前行。未来,我愿以匠心守护信仰,以航天志拓展格局,让青春在躬身实践与仰望星空之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思政2302 王思丹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的共建,标志着院企双方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此次合作通过院企联动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依托企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实践优势,协同探索理论教育、实践淬炼与价值引领的融合育人路径,实现资源整合、双向赋能。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拓展合作深度,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助力培养兼具理想信念与实践本领的复合型人才,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提供鲜活样本。

初审 | 苏琳强

复审 | 安晓艳

终审 | 李济民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中国 ·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209号

邮编:030600

版权所有: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